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

春採野菜

北海道眾所周知,春天來訪是日本境內最晚的。
尤其是,富村牛位於道內重心,海拔800公尺之處。
往年,初見櫻花的時間為五月中旬左右。
附近的居民長達半年的伸頸盼望,對春臨喜悅可想而知。

人們常說:「寶島台灣四季如春」。我想這句話,於近年氣候變遷之下,
應該說是:「四季如夏」,才比較恰當是吧?變成只有熱、好熱、超級熱的區別而已。
我認為對於常年生活在亞熱帶的台灣人,冬短春疾來,是難以體會箇中心情。或許應該不能這樣說。

於北海道住上一陣子後,對於冬天的好感唯有初雪後的兩、三日。
爾後,見人掛嘴的寒暄語:「今天也好冷,真希望春天快點來到」。
換言之,台灣期盼涼爽天氣和北海道期待回暖逢春,雙方的心情是相同的。

「怎麼還不來呢?好慢喔」人們呢喃細語著,於約定時間內,遲遲不現身的她。
她花費該時間思考著如何打扮,仔細地挑選合適的衣裳,其款示、尺寸、顏色。
今年這髮型是否退流行了呢?該換什麼樣的,才好呢?而猶豫不決。
細心地打上粉底,擦上口紅,一切的一切是那麼地完美。踏著輕快的步伐,而出了一趟的遠門。

正當太陽由正東方升起之際,
人們依舊沉入夢鄉,她稍然地經過此地,已行甚遠。
沉睡的大地像似被她喚醒般,注入了些許生氣。
植物們緩緩地破土出芽。動物們三兩地成群覓食。

人們總是睡眼惺忪,看到眼見的景象,後知後覺想起:「喔對了!又到了採山菜的季節了」。
這可是一個季節限定的工作。但與其說是工作倒不如說是一種樂趣。
再過不久,山菜料理亦悄然無聲地出現於鄉下餐桌上。
例如:炸谷底蕗、涼伴蘋果蕨…等等。
比起被人類馴化的蔬菜,微苦中帶點清香,而這即是春天的味蕾。
如同正值青春期少女般,成熟中帶點稚氣。
真不知道居住於城市的你們,多久沒有嚐到如此之味!

簡單地介紹這次的主角-行者葫:
概要:高度20-30分分,寬度3-10公分,其葉散發強烈的大蒜味。與相似有地下球根。
     因生長速度緩慢。從播種到採收需要花費5至7年的時間,所以被視為稀有山菜。
     於市場流通量較少,交易金額相對地也較高。
分佈北海道近畿以北的次高山針葉樹林、混合樹林帯的濕地其。生長地幾乎皆是國家公園等的自然保護區。
名稱行者葫又稱行者大蒜。其名稱由來據說是, 因被長期於山中,宗教修行者所食用而得名。
     相反地也相傳,因吃了後太過於營養,導致稱不上為修行,而被禁止食用。

本尊如下圖照片所示。
雖然葉子散發出大蒜的特殊味道,食用後口腔的味道沒有像大蒜來得恐怖。
日式料理烹煮時,不像中餐,常用大蒜爆香。或者是,有些人為了預防感冒,會直接生食。
反觀,日本人反而食用臺式料理視為辛香料的薑,不僅只是拿它提味、去腥而已。

關谷老闆派我們去採它的目地是為了製作醬料。
行者葫與醬油一起浸漬一段時間後,其風味會更加地鮮美無比。
與牛肉搭配,沒有蒜的辛辣味 刺鼻味,有股口齒清香。真的是太棒了!

▲這就是此行的目標物-行者葫。将前輩正在教:要從靠根部白色部分割起,才會最好吃。

採集地點雖然離牧場10分鐘車程。但下車後,仍需徒步行走15分鐘左右。
沿著小溪旁小徑而行,經過攔沙霸,再往前爬上後,
抵達我們老闆傳說中秘密基地,聽說這裡的行者葫是最密集,且數量也多。

一眼望去,行者大蒜遍佈整個小山谷。
因它生長於斜坡關係,所以得一邊隨著地勢往上登爬,
一邊用美工刀從靠根部露白處下刀,聽說這是最美味的部位。
如果有在3、4月到過花東山區採過箭筍的朋友們,也許就能了解我所敘述的。
而不是,在平坦草地中,如採草莓般,那樣地閒情逸致。
将前輩帶點半開玩笑說:「你生於都市,於都市長大,手腳較慢。
我生在鄉下,在鄉下長大,手腳超快」。說完將手上的袋子拿給我看。
袋袋裝滿,與我的量可說是小巫見大巫。

回程後,大家各取些當作是自用。
而簡單的料理法如同青蔥煎蛋,切細後和蛋液拌勻,下鍋煎。
另外,也可以將它代替韮菜,做成水餃,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呢!

▲左圖:前往的路程上,驚見被棕熊獵食後蝦夷鹿的骸骨。右圖: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